【吸引力法則】這名詞最近實在太火紅,前不久逛誠品的時候,看著架上擺著幾本吸引力三部曲
1. 把好運吸過來 --- 突破現狀的吸引力法則 (2001)
2. 祕密 (2007)
3. 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黃金三步驟 (2007)
忍不住翻來看,了解一下到底吸引力法則是什麼東西?
結果發現其實並不是什麼太難懂的大發現,甚至跟我以前唸的心理學差不多,所以我自己本身不知不覺就已經開始運用“吸引力法則”而不自知。
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就是一種“正向”的“自証預言”。
以上的說明我想,跟我唸同系的各位朋友們應該已經有概念了吧?
那我們把“正向”以及“自証預言”這兩個名詞拆開來看好了。
所謂的“正向”同義字就是正面、積極、陽光、樂觀;
而“自証預言” 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指的是個人有一個將要發生什麼情況的信念,因而使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一種期待,他就會把這個信念當成真實的,從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最終,他的行動使信念變成了現實,實現了預言。簡而言之,人們預先主動建立起的期待,傾向於調動和這種期待相一致的知覺方式和行為方式。這種“標定”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效果大不一樣。積極的“標定”會變成積極的預言,消極的“標定”會變成消極的預言。這個理論廣泛的被使用在『教育』上,比如說如果老師跟父母等人每次都說:「你很笨,學東西很慢都學不會,做事情都做不好,一事無成…」那麼小孩就算本來沒有這麼糟糕,但他無形之中就會覺得他就是像長輩們說的那樣,所以他的表現也只能朝著那樣走。又比如說,曾經犯錯的少年,要是被貼上「不良少年」的標籤,就算他的本性並非這麼壞,但因為長期累積的「不良少年」身分反而引導這些少年深信自己真的很不良,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當然,自証預言也有正面的效果。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念。
此外,我另外還要特別提到心理學上的一個有趣研究,叫做「大白熊理論」。這是個實驗,就是研究者要求受試者絕對不能在說話的時候提到「大白熊」這三個字,結果受試者反而因為太在意而不自覺提及。也就是說,大白熊代表一個秘密或是一種情緒跟感受,如果要你一直不去想,不能提,反而會讓它變成一種壓力,對你施壓,讓你感到不自在以及更多的影響。
而吸引力法則就是結合了“正向”、“自証預言”與“大白熊”的概念。
他所要詮釋的就是,當你用積極正向的邏輯思考態度,去面對你所遇見的問題,或是你的信念,如此以來就會發揮出一種正面又積極的磁場,而因為你的心態是正面陽光的,所以你接收到的各種事件,看起來就會都變成正面的,就好像一種連鎖效應一樣,把幸運的感覺都吸引過來,如此一來,你心中所想的事情也會比較容易成功。而假如你選擇的不是正向的態度及信念的話,負面的情緒就成為你心中的大白熊,即使你並不刻意想要想起它,甚至你想遺忘它,但反而那種壓力卻是揮之不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學會用「正向」的態度和語氣來取代所有的「負面」。
那種概念我相信我們都有過,就好像戀愛的時候心情特別好,所以什麼事情都變的很開朗豁達,可能你本來很討厭小朋友,但是你就覺得今天小朋友特別可愛,其實那個小朋友並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因為你的心態改變了,連帶影響到你對小孩子的看法以及互動,讓你覺得今天特別順利。(說不定換作平常,因為你討厭小孩所以缺乏耐心,不小心兇了小孩子一頓,小孩子因為害怕所以哭鬧,而你就越來越覺得小孩子麻煩…惡性循環下你就會感覺心情被攪的一蹋糊塗…)
以上的例子,我想應該可以被了解吧?
所以呢,吸引力法則就是要傳達一種正向的態度,用正向的信念招來正面的結果。
最簡單的實現方法,其實有很多的版友們你們都曾經跟我一起做過喔!
就是用「我喜歡」取代「我討厭」,或是「我想要」取代「我不要」。
當我看到書中寫的這個方法,我相當的驚喜。
我最早開始寫那系列的文章,除了是想要自我了解也讓別人了解我之外,我刻意選用正面的態度,就是心想:「如果我寫了一堆我討厭的事情,那這樣世界不就變的到處都很討厭嗎?那如果我寫下很多開心的事情,那就好像在說生活其實可以很容易就開心!」沒想到這樣的想法,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應該懂了吧?
我推薦《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黃金三步驟》這本書,簡明扼要,非常好上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
按此回顧我的「我喜歡...」
按此回顧我的「我覺得…很重要」
公告版位
剛搬家~網誌文章如果有錯誤連結,麻煩留言提示我吧!!
相簿走私人路線,親友團請私下跟我索取觀看密碼。
相簿走私人路線,親友團請私下跟我索取觀看密碼。
- Mar 27 Thu 2008 01:17
[原來如此]吸引力法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