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殺風波有感~

小的時候,早熟的我看電視劇,曾經認真的想過殉情或是為情自殺這種事情。
總覺得如果自己很愛一個人又愛不到,不會是用自殺的方式來呈現。
因為我總是在想,如果哪一天,我要為了這個男人跑去自殺,一定是恨他到極點,
想報以最嚴厲的方式報復他,讓他接受社會大眾的譴責,讓他內疚一輩子,讓他一
輩子都不忘記我,我才會這麼做。

當時,我有個朋友跟我說,如果對那男人是沒心沒肺沒良知的人,這招對他一點用都沒有。

我才發現,是呀!說得也對。


徐子婷的自殺事件引起關注,大家趨之若鶩的跑去他們三角關係的交友網頁上面,窺伺他們的
日記,然後在他們的留言版上面留言。有惋惜、祝福、詛咒、怒罵、無奈……
就好像一部連續劇真實的上演在大家的眼前,於是所有觀眾傾盡自己的經驗,把情感也投射在其中。

當我看著徐子婷生前的心情日記,看著她的父母和妹妹,不斷對外說著她的好,也都以寬恕的心情
對待白白和Candy,不免覺得很傷感、心酸。固然,愛情跟友情的背叛,傷害是很深,但明明就有
這麼多人在你的身邊給你支持,而原來妳所謂的重要的家人和好友,重要性竟然都比不上兩個對你不好的人。

對那些愛妳的人來說,情何以堪?
妳的不懂事,讓多少人心碎,卻還要頻頻誇讚著「子婷漂亮、懂事又乖巧」

一種諷刺的畫面。



前天晚上,我媽媽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和語氣問我:
「奇怪,那個徐明不是會催眠心理治療嗎?他怎麼不治療自己的女兒?結果現在發生這種事情。」

一瞬間,我有一種非常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我知道其實母親並沒有什麼惡意,而且她所提出的,或許就是一般人心底的疑問。
但是我卻彷彿覺得,所謂的心理治療又再一次的被誤解、被蒙上一個輕蔑的大問號。但是,這真的好不公平。

我試圖對母親解釋,但又覺得自己並不是當事人,再多的解釋都只是我的揣測,如果硬要費力說明,顯得有點
可笑。但我還是說:「有呀!怎麼沒治療?這種治療一定是要長期的呀!而且報紙上說,徐明本來還預計從希
臘回來之後,還要跟女兒再一次長談,怎麼知道他一出國,還來不及,徐子婷就自殺了。」

母親的表情,有點不以為然,半是疑惑。
「那為什麼不催眠她?」

我一個大苦笑,有種無言以對的感覺。
「催眠什麼?催眠徐子婷不可以自殺?不可以喜歡白白?拜託,那這樣跟控制人心有什麼不一樣?催眠治療也不
是這種形式吧……」
我覺得頭好痛,也覺得好無力。
畢竟自己也曾經非常投入輔導諮商的工作當中,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卻常常被人誤解,這讓我非
常難過。

母親顯然也不想聽我之後的解說了,畢竟「理解」是需要「花腦筋」的,而「觀眾」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罷了!

母親又繼續看她的新聞,留下我一個人反覆思考。

我在想,其實就算徐明是催眠心理治療的權威之一,那又如何?
心理諮商有很大一個要件就是「雙重關係」的問題。
試想,平常,我們都很少會對父母說明自己的交友狀況、情感困擾,就算跟父母的關係再好、再親密,難免還是會有點
顧忌(以大多數的狀況來說)。
一方面是覺得跟父母講情感問題總是有點尷尬,尤其情感累積到一種程度會產生親密行為,這些種種,對父母當然難以
啟齒。
一方面也是不想讓父母擔心,你知道,我們總是覺得自己長大的,要獨立了,總覺得自己可以應付、可以處理,如果把
平常對手帕交講的那些話(歇斯底里的說”為什麼他不能像我愛他一樣愛我” ……諸如此類),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講,
好像也顯得突兀畸形。
再者,中國傳統社會的教育方式和風氣,從來不會把「人際交往」、「感情」或是「性」,當成教育的課題(當然近幾
年來,逐漸開始強化),然而我們從小到大所接收的認知裡面,這一類的事情通常都是靠同儕,或是自己去摸索,因此
不管我們的年紀、學歷高低、家庭背景如何,對於這方面的處理應變能力與知識,都不會因此成正比。

大家常常把心理治療人員當成耶穌,抱持著一種:
『喔?如果真的有用,好呀!那馬上變出來給我看。』希望能一次見效的心態。
然而一旦個案依舊逃不開自己心魔,大家就會覺得『看吧!像信徒般去聽他佈道這麼多次,還不是難逃一劫?有什麼用?』

其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不論是尋求專業人員、家人或者朋友,都是一段長期性的階段,當然自己的態度也很重要。
我覺得,如果自己沒有正向機動力,不管是旁邊的任何人,多努力的拉著你,抱住你……如果你自己沒有想辦法激勵自己,
依舊還是會墬落。
我承認,這真的很難。
尤其是當自己對自己失去自信,萬念俱灰的時候,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提起勁!但是,不能放棄!覺得自己的人生
失敗,就想想其他人,那些在身邊關心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我也曾經在人生低潮的時候,有過自殺的念頭。覺得自己真的很沒有用,既然如此,何須戀棧?
真的,我是這麼想過。
即便自己是社心系出生,即便自己已經很努力的給予自己激勵,即便身邊擁有學理基礎的人也不斷、不斷的釋放出愛的能量……

可是鑽牛角尖的時候,總是覺得別人口中說的自己的優點,都像是種同情。
如果真的像他們說得這麼好,為什麼我的遭遇會這麼失敗?

負向的我與正向的我,一直在拉扯……

突然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我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來無用,那死會比較好嗎?
於是我開始分析,如果我死,會有怎樣的後果?
除了不用浪費資源之外,我發現,意外身亡的方式,絕對會比自殺身亡還有經濟效益,否則,除了因為傳說中自殺的人不會
有好的下場之外,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可能會因為我的自私而使人生有陰影。

人家會說,這個是一個讀社會心理的學生耶!讀這個還會去自殺……
人家會說,聽說死者的好朋友是念師大心輔研究所的耶……
人家會說,聽說死者曾經擔任過學校輔導主任的助理耶……
人家會說,死者好像跟家人的感情時好時壞……
人家會說,死者好像有感情困擾……
人家會說…。
人家會說…。


於是我發現,我的自殺會帶給週遭的人更多的麻煩,十分划不來。
自己不好,何必把別人拖下水?

想到這裡,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每次回憶這段心情,都會慶幸自己還好活著。
活著,是給身邊的人最好的禮物。
只有愛你的人,才值得妳對他好、為他想,難道不是嗎?


我要謝謝愛我的人,給我力量。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lawala 的頭像
    ulawala

    俞兒說... No longer

    ulaw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